海珠湿地再次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珐轴甲
2022-02-19 18:04:10 来源:信息时报 小 中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熙灯 卫静雯 通讯员 林荫 刘金林)2月18日上午,广东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联合举办第26个世界湿地日广东省宣传活动。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继海珠斯萤叶甲后,海珠湿地再次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珐轴甲。
粤穗签约共建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据了解,第26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11月在武汉举行。
2月18日上午10时,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现场,广东4处国际重要湿地负责人就国际湿地公约履约达成共识,共同发布履约宣言。同时,活动向2021年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授牌。活动现场以宣教展板、成果展示、互动游戏和发放宣传资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群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湿地保护成效,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目前,全省共有4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13处省级重要湿地,湿地总面积约2630万亩(1亩≈666.67平方米,下同),红树林面积约18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42%。近日,广东省出台《广东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明确了湿地公园的概念、建设原则、分级管理、建设条件、审批程序、机构职责以及湿地公园调整、撤销等内容,为科学开展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
接下来,广东省将加强组织领导,在全面推行林长制中落实湿地保护工作责任。
活动上,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与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共同签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协议。
全球新物种——海珠珐轴甲露真容
18日活动现场最轰动的当属海珠珐轴甲的发布。据了解,这是继几个月前发现海珠斯萤叶甲后,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再次发现全球新物种。
据了解,海珠珐轴甲隶属于珐轴甲(Falsonnanocerus)属,是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园区内日常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发现者为该学校自然导师朱江。在向权威专家求证,甚至借阅各国邮寄来的样本、资料后,朱江得知这可能是极少见的珐轴甲属,当时“Falsonnanocerus”甚至还没有中文翻译名。据介绍,珐轴甲属体色常较深,为拟步甲科、窄甲亚科、轴甲族的小型昆虫;体长往往低于1cm,习性成谜,极少被人类采集或观察到,首次发现于非洲,但其主要分布在南亚及东南亚;该属包含13个已知物种,加上新种海珠珐轴甲共达14种。相关研究成果于2012年12月在国际学术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nral》上发表。
新物种为何命名为海珠珐轴甲?据解释,新物种命名一般是纪念发现者、体现物种特征或纪念发现地点,而海珠珐轴甲在海珠湿地发现,此外珐轴除了是“Falsonnanocerus”的谐音,也因为该昆虫外壳的色彩、光泽形似珐琅制品,所以最终命名为海珠珐轴甲。
这不是海珠湿地第一次发现昆虫新物种。据了解,在海珠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7月启动为期一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中,科研人员发现了我国叶甲科昆虫一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随后该成果在昆虫分类国际性学术期刊《昆虫分类学报》发表。
尽管都是昆虫,但新发现的海珠珐轴甲和此前发现的海珠斯萤叶甲算不上“亲戚”:前者是拟步甲科,后者是叶甲科,区别较大。数据显示,如今海珠湿地的鸟类种数达183种,维管束植物达835种,昆虫种类达536种,鱼类达60种。种类丰富程度,在城央湿地中并不多见。
新物种由“95后”自然导师发现
该物种的发现者朱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后浪”,今年刚刚23岁的他,在自然观察领域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手”。朱江从高中时代起就已经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自然观察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间担任起海珠湿地自然导师的工作。
据了解,朱江在昆虫观察领域已经有10多年的经验,这已经是其发现的第四个新物种。
珠湿地将科普宣教工作融入湿地的各个角落
2021年,海珠湿地正式启动“全民科学家”项目,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到科研中来,让更多人通过自然观察,了解自然、爱上自然,并一起加入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来。
“全民科学家”项目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内容严谨的科普宣教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观鸟、识虫、辨植物等专业性、互动性强的知识竞赛类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家长参与……海珠湿地将科普宣教工作融入湿地的各个角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海珠湿地“公民科学家”项目涵盖物种调研、森林恢复、科研监测以及自然教育等相关工作,让民众深度参与自然科研项目并从中受教受益,实现湿地多功能作用的恢复,保护生态,改善民生。
关键词: 海珠湿地再次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珐轴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