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金融创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2015-06-02 12:10:07 来源:中国网 小 中
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解决了企业融资困难和融资渠道过少的问题。企业融资渠道由原来单一的银行贷款,发展成为集企业债券、增发股份、地方财政投入、融资租赁等为一体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同时开辟了跨地区、跨国跨境融资,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原有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由原来的结构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在原有货币和证券市场的基础上,债券、期货、期权、现货市场发展迅速,各类金融工具大大增加,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渠道过少的矛盾得到缓解,企业和个人日益增加的投资需求得到释放。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赖于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为金融产业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我国的金融市场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的道路,正是依托于我们孜孜不倦的学习先进的金融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的结果,而建立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多层次、成熟的金融资本市场仍然任重道远,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脚步只应加快而不能踌躇不前。
新生事物总会产生新问题,金融业的创新也是如此,作为快速发展的行业,对行业进行监管的配套政策和法规会有一定的滞后,从而使一些人觉得有空子可钻,利用一些金融领域监管和制度上暂时的真空期兴风作浪、制造舆论,对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进行攻击;其次,金融创新会将投资市场快速发展和投资者素质相对落后的矛盾凸现出来,尤其是投资者风险意识、金融专业知识和投资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造成了由于部分投资者的投机心态和契约精神的匮乏导致的社会风险,出现了金融市场的“维权”和“闹访”现象,为一些人攻击金融创新提供了口实;再者,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金融创新也是如此,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需要时间对全新的资本市场、投资品种和产业结构进行深入了解,于是在现阶段难免会对金融创新有误解和偏见,就如同股票市场在国内诞生之初所遭受的诟病一样,创新总是需要用时间和市场实践去说明和澄清。
任何创新和改革总会导致一些新的问题的产生,我们不应舍本逐末,对创新和改革产生怀疑和顾虑。就此,我国改革道路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当年国有企业转型,以大量的人员下岗再就业作为代价,换取了国有企业重获新生,使之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至今仍在带动着中国经济高速前行。在确保国企转型平稳过渡的过程中,不乏有人想不通,“维权”、“上访”者不在少数,但时间证明国企的新生最终让全社会受益。再如前些年在我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拆迁屡遭诟病,钉子户的上访屡见不鲜,然而城镇化进程为扩大内需和促进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最终产生的成绩和效果也有目共睹。虽然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目标的金融改革起步较晚,在近年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由于市场不成熟所暴露出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继续脚踏实地坚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我们的金融产业必将会给国家和全社会以丰厚的回报来偿付今天初创期的阵痛。
中国的下一个经济动力来自金融市场,无论是自贸区的规划和建立,还是一带一路、亚投行的提出和实施,都是在呼唤中国将以市场中心、金融中心的姿态引领亚洲、走向世界。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需要用成熟的心态、理性的思考和坚定的信念,走出改革的阵痛期,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在不断成长中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法制化进程,为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积蓄力量。而不能因噎废食、削足适履、因小失大,使改革停滞,令金融市场成为随时会受到别有用心的“闹访者”和“中国式维权”的阻扰,最终成为一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各项战略的实施。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既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意义,也符合广大企业和民众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坚定信念,坚持中央确定的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的道路,完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监管体系的建立,履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督职责,保障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社会舆论要对广大民众进行正确的引导,开展对契约精神和诚信的宣传;金融机构要更多的履行企业责任,加强对金融产品的风险揭示,对投资者进行合理的引导;社会教育机构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风控水平和投资知识,降低投资市场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作为普通投资者在加强自身投资素养的同时,更要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和投资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和投资结构,量力而行,切忌盲目逐利,从而能够真正分享金融改革和创新所带来的成果。政府、社会和个人三管齐下、各司其责,正确理解和对待我国的金融创新,才能推动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